谈到华为安防,众多安防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对于外界而言,华为安防一跺脚,全国安防都要抖三抖。
然而,华为真的有如此体量,来制约全国安防的发展吗?
华为安防,从芯片开始
对于华为安防而言,其正式进入安防已经有数年。但严格的来说,华为视频监控可以追溯到1996年——华为在研发上考虑向交换机以外的领域扩张,刘启武组建团队开发会议电视和视频监控产品,并成立了多媒体业务部,并推出“智真”视频会议平台。
随后,华为把视频监控应用于监控通信机房,但后来把该业务与华为电气的环境动力监控业务整合在一起卖给了艾默生。
2006年,华为重新进入安防领域,主要结合运营商“全球眼”做监控软件平台,但由于全国安防产业已经开始爆发式发展,华为并没有把重心放置在终端产品方面,而是选择让其他安防设备商代工——深圳大量安防企业依靠华为的订单得以快速发展。
而在2004年10月,海思成立,从事外销芯片业务。
成立之初的海思被任正非所看重,并亲自为海思的发展定下了两个目标:招聘2000人和三年内做到40亿元人民币。
然而,海思在这几年间,针对视频会议系统,研发了支持h.264的视频编解码芯片,但销售端为了避免芯片不稳定导致的问题,并不愿意过多销售这一类产品。
这也导致任总定制的“三年40亿元”销售目标并没有完成——据相关媒体报道,海思在2004-2007年间,销售额几乎0。
但是,数字化时代来临,海思视频编解码芯片的春天来临——由于海康、大华崛起,他们对数字化视频的要求逐步增加,选择国外的视频编解码芯片,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芯片费用,同时还得支付额外的“入门费”。而大华为了赶超海康,与华为签订了20万片h.264视频编码芯片合同——不仅价格低廉,同时无需支付“入门费”。
此后,海思从单独的编解码芯片出发,后来又做出了系统芯片(soc)。2010年开始大规模进入全球最大的安防摄像头厂商——海康。
在一步步攻坚中,海思芯片从“0”开始,逐渐到如今占领全国70%以上的视频编解码芯片市场。
而这一行为,为华为安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华为安防,新一轮的征途
虽然华为正式进入安防的时间并不短,但对于华为来说,过去数年,华为并未正式踏入安防——根据段爱国介绍,此前八年,华为在安防一直都是小打小闹。
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华为安防部门一直处于二级部门,简单来说,华为安防在华为并不是重点,其销售额的问题,都不会影响到华为的生存与发展。
而华为安防也并未过多的激进——一直是配合相关用户搭建视频监控,并未主动出击。然而,其海思芯片也不断应用于各个安防企业,并未像麒麟芯片一样,自产自销。
但在2019年安博会前夕,华为不仅推出三款重量级视频监控产品,更是推出首个基于智能视觉与感知的智能视频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重新定义智能安防新生态模式。
华为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一定会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万物感知是入口,万物互联是基础,而万物智能是结果。
5g、ai和视频三种技术正在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加速智世界的到来:视频+ai,当前49% ai行业应用以视频为基础,视频加速了ai在行业的落地;ai+5g,5g提供的大带宽和低时延让ai的算力无所不及;5g+视频,加速超高清视频(4k/8k)普及,催生了更多行业智能化场景。
对华为来说,传统安防企业在多年来的布局中,不断提出产业碎片化、场景化等观点,这些观点不过是劝退手段之一,早在数年前,海康威视ceo胡扬忠就劝导大家不要随意进入安防产业,但在后面的数年时间里,安防产业不断有“新人”加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不断落地的2018年。
华为在面对碎片化的安防产业中,通过软件定义摄像机、智能1拖n等概念,不断把碎片化市场进行整合,从而把安防推向智能化时代。
然而,在华为开启新一轮的征途下,内部则是另一种声音。
另一种声音的华为安防
在2019年9月初流传的海康威视调研纪要中,这样一句话引发了行业的巨震——“观点没变,华为会退出安防市场!”
但在随后几天,在华为全连接大会的安防分会场上,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的坚定回应:“华为不做到第一不会退出!”
虽然华为安防不断提出雄心勃勃的计划及战略,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华为,并不一定能成为全球安防的no.1!
在华为心声社区中,部分华为内部人员对华为安防的发展提出了担忧:由于以往没有过多的关注与安防,如今全力出击,能否获得成功?
对于内部人员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1、华为并非以产品为主:对于华为来说,华为并不会着重发展安防产品——由于海康及大华等安防巨头多年来的调整,安防产品的利润已经达到极致,毛利并不高。重新开启这一生产线,并不符合华为的利益;
2、安防在华为的地位:与海康大华不同,华为安防并非一级部门,安防产业的好与坏,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华为的生存与发展。但海康与大华等传统安防企业,安防是他们目前最为核心的业务;
3、人员资历:纵观传统安防企业人员,核心人员均是从事这一行业十余年,部分人员更是二十余年。而对于华为来说,虽然不断挖人,但由于管理制度等问题,人员流动性相对偏高。核心人员在安防产业的从业年限也不如海康、大华等企业,认知方面也略有欠缺;
4、概念多于实际:虽然华为不断提出5g、算力、ai、边缘云等技术,但安防产业的用户并不看中ppt和新技术,他们要求的是长时间的稳定运行,追求的是实战化、具体化。
综上而言,华为安防并非外界所说的“最强王者”,对于华为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出能与海康、大华同等级的部门,并不现实。
而对于全国安防企业而言,华为安防综合实力并不强,短板较多,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但海思芯片在安防产业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不可轻易挑战的“三把斧”
虽然华为在短期内不可成长,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带来,华为的机会逐渐增加。
在物联网时代,“连接”成为物联网最为关键的词汇,而这对于海康、大华等安防企业来说,并不是自己的特长!
在连接中,5g、wifi-6、nb-iot等成为最为热门的词汇,在这些词汇下,华为的特长被无限放大——多年来的通信经验,足以让华为在安防产业中肆意遨游。
gartner发布的预测显示,“户外摄像头”将是未来三年,全球5g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最大市场。5g的高带宽、低延迟为安防行业提供新的机会,让应用新技术的智能安防产品有望应用于更多场景中。
而华为则是5g的核心“售票点”,哪怕海康、大华,在面对5g,也不得不交“入场费”。
然而,除了“连接”,华为依然端起了“三把斧”:
1、底层算力
智能安防发展中的三个问题通常是算力不足、算法缺少、数据孤岛化。华为则通过将ai、大数据、云化、5g等技术导入智能安防产业,从而使这一局面得到破解;
2、holosens商城
用户的需求如同乐高——需求跟随时间和认知而变化,单一的售卖解决方案,并不能满足,而一旦让用户自己选择,可以有效的降低销售成本,从而实现价格下调。
而华为holosens商城holosens store就是这么做的。
holosens store既是专业的交易平台,同时也是面向供应链和开发者的开发平台,集成了华为的技术底座,提供迅捷开发、便捷下单、敏捷运营的全流程服务。这种“淘宝电商”模式可以解决企业用户和解决方案提供方之间的匹配效率问题;
3、智能分析平台
在安防的发展中,数据孤岛化是一个不变的话题,虽然在模拟转数字时期,已经提出了“连接信息孤岛”的话题,但依然不可避免安防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
如何把信息进行互联互通?华为智能视频云平台holosens ivs则提供了解答。
华为的智能视频云平台holosens ivs,为用户提供大容量、高并发的视频接入、存储、转发和视频分析、视频检索能力,把收集到的零散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弹性调度,端云分层智能,全局任务一键布控,满足突发场景,把资源利用到最大化。
在这“三把斧”之下,华为安防的发展看似指日可待,但海康与大华早已看到这一问题,并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而华为的动作则相对慢了很多。
在2月26日,华为智能安防正式更名为“机器视觉”,宣布不再局限于“安”和“防”的小场景,未来要助力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而对于海康和大华而言,多年的安防布局,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从他们的财报中不难看到,基于传统安防的营收逐步持平,安防市场已经被ai企业重新分割。为了保持企业的发展,海康和大华逐一宣布变革,不再宣称自己是安防企业,而是基于视频数据的物联网企业。
而在两年后的今天,华为安防也正式改变自己,从而让自己不再局限于一点,也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但与海康、大华不同,华为的调整,更多的是战略上的调整——不再与传统安防企业发生直接“冲突”。
后记
安防水有多深,只有这个行业的人才知道。
华为是否能超越海康和大华,这一问题并不需要答案。
但对于海康的选择和做法,一位从事安防十余年的“老兵”说了句中肯的话:海康决定要做的,都能做到,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
而如今正式踏入安防的华为,正如蹒跚学步的新生儿,努力向前辈学习,从而自己走的更快、更稳!